观点&趋势
PERSPECTIVES & TRENDS电话:023-63876532 18696576719
地址: 重庆市渝中区化龙桥翠湖天地SOHO 23-12
新趋势 Vadding View
您的位置: 安博官方(中国)总部> 观点&趋势> 新趋势
发布日期:2018-08-29 来源:钛媒体
据媒体爆料,海底捞将于8月23日通过港交所聆讯,上市定价区间为90亿-120亿美元,并于9月10日正式上市。此前,海底捞创始人暨董事长张勇曾公开表示,不排斥上市,上市让海底捞有了一层保护,上市公司的地位和社会股东能帮助海底捞解决一些困难,上市还可以促进公司正规化。
对于以服务著称的海底捞,这个上市保护层,此前可能并没有那么迫切,但现在却已经是非常急切了。
资事君认为,海底捞除了要解决自身的负债以及偿还贷款外,还要在食品安全、规模扩张等涉及内外的管理方面下猛药,尤其在面对呷哺呷哺这个积极布局的“对手”上,海底捞单一的打法已经有些捉襟见肘。
食安问题管理混乱,仅7月就发生15起
2017年8月,海底捞北京太阳宫店食品安全问题被媒体曝光,厨房食品柜里出现老鼠,洗碗机里有食物残渣,拖把、抹布和餐具被放到一起洗,员工用汤勺通下水道等,这一事件在社会上引发轩然大波。
尽管海底捞危机公关做得相当成功,事件处置也算雷厉风行,但仍然给海底捞品牌造成重创。据海底捞官网管理公告显示,2017年以来,全国范围内已有超过60家门店因食品安全问题被要求整改。
2018年以来,安全问题依然影响着海底捞的品牌形象。今年2月,海底捞位于新加坡的门店因为清洁问题被责令停业整顿,6月份海底捞劲松店又陷入了“苍蝇门”,据海底捞官网公告显示,今年7月共有15家门店出现了食物过期、发现老鼠、工作人员操作不规范等问题,而涉事门店按照规章进行了处罚和整改。
不过,基于海底捞人才储备压力一直较大的现状,上述处罚大多都只是常规方式,如扣除门店积分,纳入店经理记分,重新培训员工等,严重时当事责任人、质检员、店经理只领取基本工资,店经理淘汰至普通岗位,质检员和员工则被淘汰等。
业内人士指出,在快速扩张过程中,海底捞对店长宽松的管理方式,可能会引发海底捞的系统性风险,其后果将不堪设想。
或许是意识到上述问题,在招股书中海底捞提到,由于快速扩张,风险主要涉及运营层面,尤其在食品安全及质量一致性、餐厅店长人才库、供应链管理方面。海底捞坦言,如果用餐体验质量下降,我们的餐厅无法持续成功。
除了食品安全问题外,近年来海底捞在疯狂扩张过程中,也引发了其他风险性问题。
迅猛扩张现隐患
海底捞招股书显示,海底捞2017年营收总额为106.37亿元,同比增长超35%,溢利达11.94亿元,同比增长约21.7%,根据沙利文报告,按2017年收入计算,海底捞在中国和全球的中式餐饮市场中均排名第一。
市场利好之下,海底捞开启了迅猛扩张之路,截至2017年底,海底捞餐厅数量达273家,2018年计划再开设180-220家新餐厅。招股书显示,新开门店的资本投资约为800万到1000万之间,以此计算,2018年海底捞仅开店成本支出最高就将达到22亿元人民币。
众所周知,企业在迅猛扩张之中,极易造成多重风险,海底捞也不例外,表现为现金流不断走低,账面现金已经从2016年的2.9亿元,下降到2017年的负6020万元。按照此次IPO募集资金计划,仅有60%将会用于开店扩张,15%拟用于还贷,这让资本市场不得不为海底捞捏一把汗。
极速扩张而倒闭的餐饮品牌,有例为证的当属金钱豹了。从2003年进入内地市场以来,金钱豹发展迅猛,并在2011年3月提出“3年内将门店拓展至40家,年营业收入30亿人民币”目标,计划在当年下半年赴港上市。
但几经周折上市无望后,持续亏损的金钱豹先后转手卖给安佰深、嘉年华国际,还因欠款被供应商告上法庭,直至2017年7月金钱豹翠微店停营,金钱豹就此宣布正式死亡。
虽然金钱豹倒闭也与经营模式老化、内部管理混乱有关,但在成本失控下的盲目扩张,导致资金链断裂,是其走向末路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今年准备开设180-220家新店面的海底捞,其扩张规模远在金钱豹之上,想要“稳中求胜”,或只能依靠超强的管理运营能力,以及上市之后不可预期的资本市场表现,迎来下一个高速发展期了。
呷哺多元布局,海底捞火锅龙头地位受挑战
据Frost&Sullivan报告,2017年,中国有60万家火锅餐厅,2022年预计达到89.6万家。海底捞所处的火锅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
这其中,最具竞争力的,当属被称为“火锅第一股”的呷哺呷哺。从2014年上市至今,呷哺呷哺一直保持快速稳定增长。
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8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2.02亿元、24.25亿元、27.58亿元及36.64亿元,净利润则分别为1.41亿元、2.63亿元、3.68亿元及4.20亿元,虽然营收及利润跟海底捞差距较大,但可以看出其利润呈逐渐攀升态势。
另一方面,呷哺呷哺的门店数量远超海底捞,2016年店面数量为637家,而截至2017年末,店面数量就达到738家,仅一年时间便扩张百家店,预计2019年将突破1000家。
股价方面,呷哺呷哺从发行价4.7港元到最高价17.50港元,上涨了3倍之多,截止发稿之时,其收市股价报于12.92港元,在破发潮严重的港股市场表现相当不错。资本市场的良好表现,促使呷哺呷哺开始向中高端品牌市场发力。如2016年推出高端火锅品牌“凑凑”,客单价130元,高于海底捞100元左右的客单价,意欲撼动海底捞行业地位。
2017年6月,呷哺呷哺宣布向轻正餐转型,并推出“火锅+茶饮”的新商业模式,根据2017年业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底,呷哺呷哺一共新开了155家门店,其中呷哺呷哺餐厅有136间,凑凑餐厅有19间,而截至今年6月,凑凑餐厅增加到26间。
从2018年1月份开始,凑凑总体上实现了损益平衡,按照凑凑官方说法,除去2018年5月开始试营业的3家门店外,其余23家均已实现单店盈利。业内人士称,这比预想的运营状况要好很多,凑凑走中高端产品路线,将与呷哺呷哺的低端产品路线形成协同效应,未来呷哺呷哺的营收未必会比海底捞差。
随着海底捞9月“入港”,“火锅双雄”又将迎来一番争斗,谁能最终胜出,还需时间给出答案。
【来源:钛媒体 作者: 资事经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