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趋势
PERSPECTIVES & TRENDS电话:023-63876532 18696576719
地址: 重庆市渝中区化龙桥翠湖天地SOHO 23-12
伍略观点 Vadding View
您的位置: 安博官方(中国)总部> 观点&趋势> 伍略观点
发布日期:1905-06-22 来源:
现代企业流程优化的3大原则——重庆管理咨询公司观点
流程优化工作的深入开展,大致可以分成这么几个步骤:
第一,流程的关键责任部门根据流程优化的一些原则,初步明确流程的优化方向,设定衡量该流程运作好坏的指标。
第二,仔细考虑流程优化的初步方案在本企业内实施,需要考虑的约束条件,对方案进行充分讨论。明确该流程的关键控制点和相应的配套措施。
第三,建立流程持续优化和管理的制度。在这个过程中,流程优化的工具和技术性问题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重要,更值得关注的是几个简单而普遍的原则。把握这些原则,流程优化可以按照正确的方向持续进行。
原则一:明确流程优化的方向
流程六要素中有一个要素就是客户,换言之每条流程不是孤立存在的,必然有其服务的对象。流程存在的意义在于最大程度的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比如订单处理流程是满足客户对相应速度、质量的要求。凶此,流程的优化方向必须符合该流程的服务目标。有多种方法可以确定
流程优化的方向:业务部门(流程的关键责任部)自己谈流程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可以改进的方向。流程的服务对象(客户或相关部门谈流程的问题,和希望改进的方向。标杆的借鉴。标杆企业罩,相应流程是怎么做的,和本企业在哪些地方有区别,可借鉴的是什么?
不同类型流程优化的一般性原则。如审批类流程要考虑审批的分级分类,重在审批规则、审批要素和授权体系,减少审批层级;执行类流程要侧重于流程节点背后知识点的总结等等。
每个流程的优化都必须有明确方向。这是开展流程优化的第一步。此后可以据此来设定流程的考核指标。也就是衡量流程最终输出结果好坏的指标。只有当明确了指标,流程优化的方案才有制定的依据。
原则二:考虑方案的配套措施
流程的优化在流程图之外,因此这个过程一定不是在电脑上框连线的过程,而是详细考虑流程的每个节点,节点之间的关系背后所蕴涵的管理思路,以及管理思路执行下去所需要的配套措施。流程优化的初步方案必须经过相关业务部门大量的讨论、确认。形式一般是讨论会,流程的相关责任部门针对改进的方案充分发表看法。除了论证方案本身的合理性,讨论主要针对方案落实所需要的配套措施设计进行。包括组织结构、绩效、IT的支撑等。最终方案经过完善,或者一定的折中后被确定,如果有必要的话以作业文件的形式成文。配套措施的设计是不能缺省的过程,这个过程远比流程优化的结果本身更重要,它是业务部门逐步理清思路,达成共识的过程,也是保证流程优化的结果一定是可以被执行而不是束之高阁的关键所在。
原则三:强调流程管理制度
当轰轰烈烈的流程优化项目结束后,企业该怎么做?如何根据环境的变化持续改进?流程优化的最大风险不在于方案本身的合理性,也不在于配套措施的完备性,而在于缺少流程的责任部门,缺少流程的管理制度。流程所有者不明确,特别是涉及多个部门的流程没有执行的部门和制度,前期的所有工作都将落为一纸空文。因此,强调流程管理的制度,应该纳入到流程优化需要考虑的范畴中去。流程管理的制度是企业自身开展流程优化、逐步提高优化能力的重要保障。
流程优化的一个重要前提是:确定流程所有者,有专人对规定范围内的流程负责;并且有专门组织担负起对整个流程的管理和协调。因此在新的流程管理体系中,需要明确流程的所有者。也就是责任矩阵,它反映了流程和组织之间的对应关系。在责任矩阵的基础上,更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业务部门在流程管理(建立、维护、优化、监控)中的主体地位的确立和巩固。流程管理是持续不断的过程,设计好新流程之后,需要建立一整套流程的维护和管理体系来保证流程能够按照设计的要求运作,并能够实现持续改进。而流程管理部门、流程管理制度的规范,是为了保证责任部门按标准来管理、维护流程。这样,整个企业业务流程就处于企业的检查、控制、协调和改进的管理体系之下。